導讀:12月7日,涉千億的紅嶺創投非法集資案一審公開宣判,曾有網貸教父之稱的周世平被判無期徒刑。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,2009年至2021年
12月7日,涉千億的紅嶺創投非法集資案一審公開宣判,曾有“網貸教父”之稱的周世平被判無期徒刑。

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,2009年至2021年,周世平等人通過在紅嶺創投公司網上平臺發行融資標的,累計向48萬余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約1090億元人民幣。所募資金主要用于歸還融資項目到期本息、維持公司運營等無法產生利潤的成本支出。
周世平被稱作“草根股神”“網貸教父”,曾風光無限。他創立了紅嶺創投,是深圳最早一批的P2P平臺,以兜底墊付和大額標的為特點。但隨著網貸監管落實,走大額標的又建立墊付機制的紅嶺創投壞賬不斷,只能選擇清盤。
2020年,P2P平臺退出歷史舞臺,作為P2P時代的代表人物,周世平最終迎來鋃鐺入獄的結局。
野蠻崛起的“網貸教父”
1968年,周世平出生在江蘇南通如皋一個普通家庭。高中畢業后,周世平沒考上大學,進工廠打工兩年,每天工作12小時,工資是40元。除此之外還做點水產生意,補貼微薄薪酬。
有了幾年積蓄后,1993年,周世平拿著8000元本金,和朋友一起炒股,從此開始在股海浮沉十余年。周世平先后碰上熊市、牛市和1997年的股災,先是翻身大賺60萬,又大虧兩百多萬,負債累累,妻離子散。
2005年,炒股失敗的周世平來到深圳,他第一份工作是在廣發證券做客戶經理。在他辦公室的旁邊有一條路叫“紅嶺路”,這也是后來紅嶺創投的名字由來。2005年年中,周世平再次抓住牛市機遇,在2007年還清所有債務,還在深圳買了4套房,被稱為“草根股神”。
也是在2007年,周世平第一次接觸網貸平臺,他在2008年向國內首個P2P平臺拍拍貸投資了2萬元,卻遭遇壞賬,對此,他認為平臺應該負更多的責任。周世平產生一個想法:部分投資者并不愿意承擔高風險,他想建立一個有墊付機制的投資平臺,給投資者“兜底”。2009年,紅嶺創投正式上線,這也是深圳最早的P2P平臺之一。
周世平沒有系統學習過金融,只憑借炒股經驗做互聯網金融。紅嶺創投的股東莫心源曾如此評價周世平:“老周不懂互聯網,也不太懂金融,他就是股民出身的資本玩家。”從一開始,周世平就要紅嶺創投走“墊付兜底”的模式,剛性兌付雖然能吸引來不少投資者,但卻違背了金融規律,扭曲了風險承擔機制。
紅嶺創投帶頭剛性兌付,其他網貸機構跟上,為了能提高競爭力,只能不斷提升收益率,壓縮了自身的利潤空間,行業一度陷入惡性“價格戰”。
深陷壞賬泥潭
紅嶺創投剛上線時發展并不順利,直到2013年,隨著余額寶的誕生,互聯網金融風口到來。紅嶺創投迎來巔峰時期,周世平被封作“網貸教父”。周世平首創的“本息墊付”模式對投資人來說頗具吸引力,一時間在他身邊聚集了一批粉絲,投資人親切地喊他“老周”。
周世平屢屢自曝紅嶺創投壞賬,樹立了憨厚老實又真誠的人設。2014年8月,周世平在紅嶺創投論壇上發布了標題為《利空來了,慢慢消化吧》的帖子,自曝平臺有億元壞賬。同時,周世平還表示,紅嶺創投將提前墊付本息,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。
吊詭的是,公開資料顯示,在周世平自曝的當月,紅嶺創投全月成交額為16.71億元,創下歷史最高紀錄。曾有媒體報道,知情人士透露,周世平回應投資者質疑“是否有必要自曝壞賬”時稱:“這都是免費廣告。”
這種“自曝壞賬-保證墊付-成交額大漲”似乎成了紅嶺創投的營銷模式,投資者們深信:紅嶺創投能為自己兜底。公開資料顯示,2013年,紅嶺創投累計成交額為51億元,到2016年,紅嶺創投的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。目前紅嶺創投官網還顯示著該平臺的最后成績:截至目前,紅嶺創投累計成功出借金額為4528億2021萬元,交易總筆數為1234萬筆。
曬出漂亮數字的同時,更多壞賬被曝出。2015年,紅嶺創投曝出森海園林項目有7000萬元壞賬;2017年曝出輝山乳業的5000萬元債權壞賬。周世平“誠實自曝”的壞賬數字越來越大:2015年底壞賬有5億元,2016年有不良資產25億元,到了2017年,不良資產有50億元,其中壞賬有8億元。
冰山之下,紅嶺創投隱藏的危機逐漸浮現。
神話破滅,以鋃鐺入獄落幕
導致大廈傾塌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:紅嶺創投做的是大額標的。
2013年,自稱“專業外行”的周世平想從傳統金融人才幫他完成紅嶺創投的轉型。他從深圳發展銀行總行挖來行長助理張宇到紅嶺創投任總裁,由于張宇擅長做大額標的,周世平就轉向做大單模式。他還從銀行系統挖來了65位高管,其中包括許多風控人才,希望把銀行的風控模式照搬過來。
周世平不會想到,這個轉變為自己埋下了一顆大雷。照搬銀行模式顯然行不通,無論是資金成本還是風控體系,紅嶺創投并不具備和銀行競爭的優勢,一下子就積累了數額巨大的不良資產。再者,紅嶺創投又用“兜底”保證,壞賬不斷累積,平臺出現兌付危機。
隨著網貸行業野蠻生長,相關監管政策落地。2016年,銀監會公布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》,明確規定“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20萬元;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100萬元”。
風向轉換,周世平只能放棄大單模式,但紅嶺創投下坡路一去不返。2017年,周世平發帖表示要在3年內清盤,這位“網貸教父”在從業8年后,發帖稱“網貸不是我們擅長的,也不是我們看好的,這塊業務最終會被老周清理出去”,業內外一片嘩然。
2019年3月23日,周世平正式宣布紅嶺創投清盤,并提出為期三年的清盤兌付方案。但紅嶺創投的兌付工作并不順利,截至2021年9月,紅嶺創投累計兌付27.04億元,剩余待兌付156.77億元。此后,紅嶺創投沒有公布更新的兌付信息。2021年11月,周世平因涉嫌集資詐騙罪、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逮捕。
除了巨額不良資產、兌付困難,周世平案的一審宣判結果還揭露了更多問題。今年12月7日,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,被告人周世平犯集資詐騙罪、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,被判處無期徒刑,剝奪政治權利終身,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。法院審理查明,2009年至2021年,周世平等人通過在紅嶺創投公司網上平臺發行融資標的,累計向48萬余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約1090億元人民幣。周世平等人所募資金主要用于歸還融資項目到期本息、維持公司運營等無法產生利潤的成本支出。此前,2022年4月由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公布的一份告知書還顯示,紅嶺創投的部分資金被周世平用于購買房產、償還個人債務等。
2020年,P2P平臺已全部清零,網貸時代落幕。隨著周世平一審宣判,一代“網貸教父”最終淪為階下囚。“紅嶺創投最大的優勢就是誠實與擔當。”這是周世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過的話,如今看來帶有些許諷刺意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