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4日,邁阿密國際中國行香港站的比賽中梅西未上場引爭議。對此,有媒體評:梅西爽約突破商業底線,不僅要道歉更要實質性的交代。節外生枝,
4日,邁阿密國際中國行香港站的比賽中梅西未上場引爭議。對此,有媒體評:梅西爽約突破商業底線,不僅要道歉更要實質性的交代。

節外生枝,一場邁阿密國際與中國香港明星聯隊的友誼賽,將梅西推上了風口浪尖。因為梅西沒有登場,這場比賽終場哨響的一刻,球場被全場球迷的噓聲與“退錢”的吶喊聲充斥。賽事主辦方4日深夜發表聲明,稱事前不知道梅西和蘇亞雷斯缺席,對兩人缺席一事感到極度失望。
但顯然,這樣的說法并不能讓公眾買賬。香港特區政府表示,主辦單位欠球迷一個解釋,并表示相關部門會根據協議條款與主辦單位跟進。另據報道,香港特區政府這次和主辦機構合作,贊助合約列明除非安全、健康條件出現問題,梅西要出場至少45分鐘。身為香港體育、演藝、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的霍啟剛也發表聲明,主辦方及邁阿密國際需要向全港市民致歉及交代。
鋪天蓋地的批評聲已經充分表達了球迷的不滿。賽事主辦方在比賽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把梅西當作噱頭來招徠生意,事到臨頭又出現如此“烏龍”,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。身為國際巨星,深受球迷愛戴的球員,梅西不應該保持沉默,至少應該親口進行解釋或道歉,否則又怎么對得起連日來球迷們高漲的熱情?
當然,一來,傷病問題并非梅西本人可以控制,作為一名年近40的老球員,又要長途跋涉趕到比賽地點,出現健康問題不是不能理解;二來,這場風波恐怕更多牽扯到的是主辦方與香港方面的合作問題。其中有哪些具體條款,比如是否規定了梅西的出場時間,外界一時還無法得知。
且不論梅西在整場風波中是否“無辜”,上述情況至少說明了一點——即使身為當今足壇的“王者”,梅西也不過是商業比賽用來謀利的工具。其實冷靜下來看,邁阿密國際為何要不遠萬里到香港來參加一場無關痛癢的比賽?難道真是為了賽季前的備戰?說到底,這場比賽可能早就失去了體育的價值,更多是為了經濟利益。
這讓人聯想起不久前的C羅退賽風波,雖不能說一模一樣,也是八九不離十。唯一讓球迷感到一絲欣慰的,可能是C羅在賽前及時說明了情況,避免了球迷們更大程度的失望。但作為曾經的“足壇雙驕”,從高調亮相到默默失約,再到一片狼藉,兩人竟會在職業生涯的暮年殊途同歸,還是讓人唏噓不已。
回顧歷史,以足壇巨星為賣點的商業比賽由來已久。一邊是球迷有幸和球星近距離接觸,滿足了公眾追星的愿望;一邊是球隊、球星以及主辦方賺得盆滿缽滿,可謂各取所需,倒也不失為一種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。但問題是,隨著時代的變遷,如今的足球比賽賽事更加頻繁、節奏越來越快,也給球員帶來了越來越大的身體負荷。如果說在賽場上出工不出力是對球迷的不敬,那么因為在無甚價值的比賽中受傷,又怎么對得起新賽季的備戰?面臨這種兩難處境的,顯然不只是梅西和C羅。
另一方面,如今商業比賽帶來的利潤遠超過往,主辦方的“胃口”越來越大,這也容易帶來更多不確定的風險。比如,這次比賽的主辦方真的不知道梅西傷情?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,為了已經賣出去的球票鋌而走險?
梅西和C羅曾經的榮光都配得上更好的“告別”,在看一場少一場的情況下,像這樣敷衍了事的活動無疑是對兩人形象的損害。相信國際巨星們也不希望因為此類風波影響自己的商業價值。但是,不管其中的細節究竟怎樣,責任具體應該如何劃分,最受傷的都是無辜的球迷。
因此,邁阿密國際與主辦方不僅需要“道歉”,更需要實質性的“交代”。該退錢退錢,該賠償賠償,既然是突破了商業模式的底線——最基本的誠信,那么就應該付出相應的代價。
下一篇:頭孢配酒一點事沒有?謠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