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這是一次載入史冊的飛行。2023年5月28日12點31分,東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,穿過象征民航最高禮儀的水門,受到現場

這是一次載入史冊的飛行。
2023年5月28日12點31分,東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,穿過象征民航最高禮儀的“水門”,受到現場熱烈歡呼。
執飛這一航班的是全球首架交付的國產大飛機C919——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。機上近130名旅客共同見證了C919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,標志著該機型正式進入民航市場,開啟市場化運營、產業化發展新征程。
從上海到北京
“首秀”拉開商業運營序幕
28日10點32分,C919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前往北京。自交付東航后,這架C919進行了100多個小時的驗證飛行,往返于國內各大機場,而此次飛行意義非凡。
客艙內共有8個公務艙座位、156個經濟艙座位。過道高2.25米,下拉式行李艙讓機艙更顯寬敞。三座連排的座椅中,中間座椅比兩側座椅寬1.5厘米,人性化的設計受到旅客好評。
近130名旅客每人獲得一張特殊的登機牌,上面寫著“歡迎搭乘中國東方航空C919首航航班”。
首航機長、東航C919飛行部總經理趙宏兵這樣評價自己的“新伙伴”:“駕駛艙充滿科技感,有5塊15.4英寸高清顯示屏,給飛行員帶來了簡潔、現代的人機交互。機頭用了4塊大面積雙曲風擋玻璃,飛行員的視野更加開闊,也更節能。”
1小時59分鐘的飛行后,C919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,機坪上一片歡呼,熱烈祝賀C919首航成功。
首航好比C919的一場“成人禮”,也是其飛向系列化、規模化發展的新起點。“經過幾代人的努力,我國民航運輸市場首次擁有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噴氣式干線飛機,進入民航市場是大飛機事業發展的新征程。”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魏應彪感慨地說。
從首飛到首航
扎實走通三條路
立項、下線,首飛、取證,交付、首航……C919飛行航跡的背后是中國國產大飛機走通的三條路:自主設計研制之路、適航驗證之路和市場開拓之路。
聚焦自主設計研制,持續合力攻關——
2007年C919項目立項,設計、工程人員經過十年的艱苦攻堅,終于在2017年5月5日將C919送上藍天。C919首飛“一飛沖天”,讓中國航空制造業進入大型噴氣式客機時代。
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C919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張淼參與了C919超臨界機翼的設計。“設計飛機不僅要知其然,還要知其所以然。”張淼說,飛機是仿制不來的,仿制一款飛機意味著不可能對其進行任何改動,自主設計這一關必須攻克。
通過C919的設計研制,我國掌握了民機產業5大類、20個專業、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,帶動新技術、新材料、新工藝群體性突破。與此同時,數字技術、智能裝備的應用也為國產商用飛機的設計研制和試飛試驗賦能。
具備驗證試飛能力,保障飛機安全和可靠性——
2017年5月5日,C919圓滿完成首飛,之后進入試飛取證階段。適航證是一款飛機投入商業運營必須拿到的市場“入場券”。
適航取證所要完成的試飛科目,被稱為民航飛行中的“邊界”,“通常是我們最不希望碰到、最需要排除的狀態,比如大側風、失速、最小起飛距離等,如果能出色完成飛行中的這些極限挑戰,就表明這款飛機是安全的、可信賴的。”C919試飛員吳鑫說。
一組組盡顯嚴苛的數據:174項機上地面試驗、81項機上檢查、1003項試飛科目、9748個試飛狀態點,累計安全試飛2349架次、6543小時,功能可靠性試飛155小時……
一個個雷霆萬鈞的瞬間:海拉爾高寒試飛、錫林浩特大側風試飛、南昌濺水和污染跑道專項試驗、東營風擋除雨試飛、上海全機地面應急撤離試驗等,高難度高風險的重大專項試驗試飛均一次成功。
“通過C919的適航取證,中國民航的適航審定能力得到質的提升,中國人可以用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法,自主驗證飛機的安全和可靠性,并形成審定體系和規范。”中國民航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副主任揭裕文認為。
廣闊市場提供有力支撐,為探索商業成功創造條件——
上海至成都,票價919元起,機型C919,機齡5個月……從5月29日開始,東航C919將在上海虹橋—成都天府航線上實施初始商業運行,相關機票瞬間售罄。
據悉,目前C919的全球訂單已達1061架。日前,計劃交付東航的第二架C919飛機首飛成功,進入驗證試驗階段,預計將于6月中旬交付。
從產品到商品
牽起產業鏈與創新鏈
進入民航市場后,作為一款商品,C919又將產生什么價值?
飛向廣闊天地,是C919邁向規模化、系列化發展新階段的重要標志,C919在開創未來的探索中解答三個“課題”。
繪就市場地圖。只有貼進市場才能贏得市場,隨著C919不斷投放市場,還需要在商業運營中不斷升級優化。“好飛機都是用出來的,在執行航線運營的過程中,我們還會發現C919更多優化空間,并持續推動改進,讓它能夠更好的適應更加廣闊的市場。”東航機務工程部副總經理史宏偉說。
雕刻產業版圖。航空制造產業鏈長、輻射面廣、帶動性強,上海、江西、陜西、山東等多地已從商用飛機新材料、零部件研制到試驗試飛、服務培訓等各領域著手,規劃和建設產業園區。商用飛機要取得成功,需要依托產業鏈以更高的質量、更強的韌性、更低的成本、更廣的適應性贏得市場,需要不斷通過優化產業布局“補缺強鏈”,持續不斷地在國內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加入航空制造產業鏈。
踏上創新征途。C919已經成為應用和孵化新技術新成果的創新“策源圈”。比如,5G技術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已經在為國產商用飛機服務。C919在為新技術提供應用場景的同時,也催生出更高效科學的研制和試驗方法。
風雨兼程十余載,逐夢藍天向未來。承載著中國人的“大飛機夢”,C919必將在新征程上高飛遠航。
1小時59分鐘的飛行
見證國產大飛機C919“成人禮”
航班號MU9191,起飛時間10點32分,登機口上海虹橋國際機場49號……記者作為國產大飛機C919商業首航的旅客開始沉浸式體驗之旅。
一架中國東航白色涂裝的C919飛機停靠在遠機位,遠遠望去,它的涂裝和中國東航機隊的其他飛機一樣,但首航旅客中有不少人一眼就認出了它,“這架就是C919,它的機翼構型和其他飛機不一樣!”
不少首航旅客是國產大飛機的“發燒友”。他們有的雖然從事著和飛機并不直接相關的工作,但卻對C919的設計特點、試驗情況、運營進展如數家珍。甚至有的旅客是專程從太原、北京飛到上海來體驗C919商業首航。
“過去只能在網絡上、電視上看到,這次終于見到真機了。”首航旅客趙明睿說。“全球首架”的“中國印”標識、B-919A的特殊“身份證號”,以及機頭顯著位置的C919標志,都被旅客一一抓拍下來。
在眾人的見證下,C919飛機緩緩滑上跑道。這一刻,機艙安靜了下來,大家都等待著激動人心的起飛時刻到來。滑行、加速、抬頭、直插云霄……C919起飛一氣呵成,飛機離地的那一刻,機艙內響起熱烈的掌聲。
飛機進入平飛后,本次航班的乘務長為每一位旅客送上了一張紀念登機牌,上面寫著“歡迎搭乘中國東方航空C919首航航班”。旅客的餐食也是特別定制款,布丁蛋糕上的巧克力上有“全國首架”標識和C919圖案,座椅靠枕上還印有“東方風來,翼起翱翔”。
C919首航航班上還有不少中國東航和中國商飛的工作人員,他們認真地傾聽并記錄下旅客的反饋,不斷優化,讓C919更加貼近市場需求。
記者在飛機上采訪了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。他說:“C919自交付中國東航后,進行了密集的驗證飛行,整體表現很好,已經充分驗證了航線運營能力。投入市場后,就要接受市場的檢驗,希望它能夠不斷提高本領,越飛越好。”
經過1小時59分的飛行,12點31分,C919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。北京首都機場以代表著民航最高禮儀的“水門”儀式迎接C919。洗去來路浮塵,開啟嶄新征程。C919圓滿完成商業首航,中國民航商業運營國產大飛機正式“起步”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