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8月4日,東航接收的兩架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次開啟雙機商業運營,同日共同執行上海虹橋-成都天府航線。C919的商業運營穩步向規模化邁進。兩架
8月4日,東航接收的兩架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次開啟“雙機商業運營”,同日共同執行“上海虹橋-成都天府”航線。C919的商業運營穩步向規模化邁進。

兩架C919飛機當日共同執飛東航滬蓉快線,往返航班號分別為MU9197/MU9198和MU9189/MU9190。按計劃,每逢周一、周三、周五、周日,東航的兩架C919飛機將在上海虹橋—成都天府之間執行4個航班;其他時間,每天執行2個航班。
東航將兩架C919飛機都投用到滬蓉快線中,是希望通過這一精品航線為C919飛機積累運營數據和寶貴經驗,探索成功的商業路徑,助力國產大飛機事業高質量發展,實現“飛出安全、飛出志氣、飛出品牌、飛出效益”的目標。
據東航介紹,C919投入商業運營以來,旅客乘機體驗反饋良好。C919充滿“中國風”的安全演示視頻、主題餐食、帶有“中國印”的機供品、C919專屬電子登機牌等特色服務,受到旅客的喜愛和好評。
8月4日,在成都大運會正如火如荼舉行之時,國產大飛機C919“比翼雙飛”執行滬蓉快線,進一步提升外界對成都的關注熱度。從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常態化商業運營成都航線,到第2架C919與首架機搭檔“雙機運營”滬蓉快線,為什么是成都?這再次成為大家的熱問。
為什么選擇飛成都?
既有資源保障也有市場因素
東航是國產大飛機C919的全球首發用戶。2022年12月9日,東航正式從中國商飛接收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機。今年5月28日,東航圓滿完成C919首個商業航班“上海虹橋-北京首都”的往返飛行,緊接著第二天首架C919就投入到滬蓉空中快線,開啟常態化商業運營。
其實,在投入商業運營之前,C919就曾多次造訪成都,亮相于成都雙流、成都天府兩個機場,展現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的高光時刻。
如今,東航已接收的兩架C919都投入至滬蓉快線,讓滬蓉兩地更多旅客乘坐體驗C919出行。那么,C919商業運營為什么青睞選擇成都?這也是大家頗為關注的熱問。其實,C919率先在成都開展常態化運營有其商業邏輯考量。
在首架C919首航商業運營時,東航總經理李養民就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予以了回應,稱之所以選擇執飛滬蓉航線主要從航線航程、資源保障、客流量等多方面綜合考慮的結果。首先是飛行3小時左右的滬蓉航線行距比較合適,同時東西飛對環境適應性會比較好,東航在滬蓉航線資源保障能力也很好,而且這條航線的客流量也不錯。
記者從東航了解到,截至今年7月31日,東航全球首架C919共執行商業航班125班次,累計商業運營360.32小時,累計服務旅客超1.5萬人次。而東航第二架C919加入后將穩步推進商業運營,為旅客體驗國產大飛機出行提供更多選擇。東航表示,后續接收的C919飛機多了,也會拓展到全國更多的航線。
C919青睞成都的背后
是一條航空產業鏈的崛起
國產大飛機C919一直以來與成都有著緊密聯系。C919機頭外形呈現多曲面,設計精度要求高,制造難度大,成飛民機是C919機頭的唯一供應商,負責機頭研制與生產。另外,C919客艙核心控制系統、信息系統、機載娛樂系統等也是“成都造”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成都是中國商飛的最重要基地之一,中國商飛大飛機示范產業園就位于緊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雙流區。2021年11月,國產民機維修基地投運暨成都航空ARJ21飛機整機維修啟動儀式在中國商飛大飛機示范產業園舉行。這是第一次在四川地區開展國產民機高級別定檢維修,標志著成都擁有國產民機高級別定檢維修能力,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民機運營維修服務全產業鏈。
眾所周知,飛機是一個集成度極高的機械設備綜合體,需要定期維護保養,遇到故障,要立即排除故障。每天要做日常維護,定期要實施定檢維修。國產民機維修基地在成都投運,進一步豐富了航空維修產業生態。
據了解,作為中國內地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航空樞紐城市,成都已聚集國航維修基地、四川國際、四川飛機維修、東航技術等行業龍頭和知名企業,形成了集整機維修、發動機維修、部附件維修、客改貨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航空維修產業鏈。
而作為C919全球首發用戶,東航于去年6月把重慶營業部整合并入四川分公司,開啟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、“兩城三場雙品牌”運行。東航四川分公司為第四家進駐成都航空市場的基地航空公司,目前在成都實行成都雙流、成都天府“一市兩場”運行模式。如今,東航已在成都形成大東航體系格局,航空客運、航空物流、航空維修、航空地產、航空食品、航空實業等相關產業進駐成都。
近年來,東航也十分重視成都市場。在滬蓉快線上,東航每天執行往返航班約38班,涉及上海虹橋、上海浦東、成都雙流、成都天府4個機場,是東航重要的商務精品快線。東航相關負責人表示,相關航班運行將為C919的商業運營積累重要數據和寶貴經驗,持續助力國產大飛機事業的高質量發展。
上一篇:央行官員回應“降準降息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