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最近的研究表明,太陽活動峰值或?qū)⑻崆爸?024年,未來一兩年內(nèi),我國或?qū)⒂瓉順O光觀測的最佳時期。極光大爆發(fā),漠河美到炸裂!12月1日晚,地
最近的研究表明,太陽活動峰值或?qū)⑻崆爸?024年,未來一兩年內(nèi),我國或?qū)⒂瓉順O光觀測的最佳時期。

“極光大爆發(fā),漠河美到炸裂!”12月1日晚,地球再次引來強地磁暴,漠河、內(nèi)蒙古多地甚至北京都能看到絢麗的極光。不少天文愛好者無比興奮,紛紛拍下這一難得的瞬間。這也是年初全球高緯度地區(qū)多地發(fā)生強地磁暴之后,地球迎來的又一次強地磁暴。地磁暴到底是個“什么來頭”,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怎樣的影響?記者采訪了長江學者、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陳鵬飛教授。
太陽上演帽子戲法,讓極光到達北京上空
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等離子體現(xiàn)象。地球的極光是太陽帶電粒子流進入地球磁場,經(jīng)過加速后與高空的稀薄氣體分子產(chǎn)生猛烈撞擊而形成。由于地磁場的作用,極光一般出現(xiàn)于靠近南北極的高緯度地區(qū)上空。
極光的產(chǎn)生和太陽的劇烈爆發(fā)有關(guān)。陳鵬飛表示太陽上發(fā)生劇烈的爆發(fā)現(xiàn)象后,會拋出幾十億噸的物質(zhì),以幾百甚至上千公里每秒的速度在行星際運動,一旦撞向地球,與地球的磁場相互作用,帶電粒子沿著磁場線轟擊我們頭頂上的大氣,便有了極光。即使沒有太陽爆發(fā),如果太陽釋放出高速太陽風時,地球上也會出現(xiàn)極光,只是相對弱些。
12月1日晚的極光之所以出現(xiàn),太陽“脫”了至少“三件毛衣”。三次日冕物質(zhì)拋射相繼噴發(fā),你追我趕,抱團朝地球飛奔而來。“一般來說,極光出現(xiàn)在南北兩極高緯度附近。但太陽的爆發(fā)越強烈,帶電粒子就可沖破越多的關(guān)卡,到達緯度更低的地區(qū)。”陳鵬飛告訴記者,北京上空的極光,匯聚了三次太陽爆發(fā)的威力,高能電子到達距離我國北部邊境線幾百公里的上空,以致于在北京也能看到。
我國或?qū)⒂瓉順O光觀測的最佳時期
陳鵬飛告訴記者,高速太陽風和太陽爆發(fā)經(jīng)常發(fā)生,只是強弱程度有差。這也導致極光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,在比較平靜的狀態(tài)時,沿著磁力線進入大氣層的粒子數(shù)量比較少,它激發(fā)出來的光就比較弱,人眼可能就很難以觀察。人的肉眼必須要在太陽風或太陽爆發(fā)強烈時才能看到極光,因為那個時候進入大氣層的粒子更多,人類能夠在地面上看到非常動態(tài)的極光舞動。
相對于我國,地理緯度差不多的美國能夠看到極光的頻率更高一些,這又是什么原因呢?專家解釋,地球的磁場分布非常像在地球內(nèi)部放了一個條形磁鐵,但磁鐵的南北兩極并不是和地球的自轉(zhuǎn)軸重合,靠近北半球的部分向西半球有較大偏移,地球的磁軸和自轉(zhuǎn)軸之間存在約為12度的夾角,這導致美國的地磁緯度比較高,因此在美國甚至緯度低至佛羅里達的地方都能看到極光。
陳鵬飛教授介紹,目前我們所處的第二十五太陽活動周,起始于2019年末,原本預計將于2025年到達峰值。但最近的研究表明,太陽活動峰值或?qū)⑻崆爸?024年。隨著黑子數(shù)的不斷增加,我們將觀測到更多的極光景象。
為何我國看到的極光大都紅色
大部分極光集中在地球上方的90-400公里。其中在300公里以上,極光以淺紅色為主,200-300公里以深紅色為主,100-200公里以綠色為主,100公里以下則是藍色、紫色或多種顏色混合的深紅色。為什么在中國看到的極光大都是紅色,而在北極圈內(nèi)看到的是綠色?這主要是因為地表有一定弧度,使得地球本身會遮擋一部分遠方的物體。如果觀測點離極光太遠,就只能看到高度更高的紅色極光了。
極光會影響通訊和導航嗎
陳鵬飛教授介紹,極光往往會對地球的通訊、導航以及人造衛(wèi)星的運行產(chǎn)生負面的影響。“地磁暴引起的電離層擾動,會影響導航中傳播的無線電波,產(chǎn)生騷擾甚至中斷。”科技工作者們的防御手段包括將衛(wèi)星暫時關(guān)閉,或者收起衛(wèi)星的太陽能板,減少被撞擊的面積等。
太陽活動如此劇烈,普通人出門是否需要加強防曬?專家表示,太陽活動增強,地磁暴次數(shù)增加,紫外線只會相對增強一些,保持日常的防曬即可,不需要刻意進行特殊防護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