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我成功地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名鋼鐵俠,因為我不愿意也沒有機會做一名弱女子,更不愿意我的孩子成為一個可憐兮兮、被命運嘲弄的手下敗將。這是
“我成功地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名鋼鐵俠,因為我不愿意也沒有機會做一名弱女子,更不愿意我的孩子成為一個可憐兮兮、被命運嘲弄的手下敗將。”這是重慶綦江中學的周朝喜老師寫在自己公眾號文章里的一段話。她的兒子羅睿燊出生半個月就被確診苯丙酮尿癥,五歲半時又被診斷為杜氏肌營養不良癥。

醫生曾告訴周朝喜,“這種病如果不加以干預,很可能活不過18歲。”2023年3月9日度過了自己18歲的生日,現在的他是綦江中學的一名高三學生。而為了豐富兒子的生活,周朝喜利用寒暑假時間,獨自一人帶著兒子走遍了大半個中國。
兒子身患罕見病 曾被診斷活不過18歲
早上六點,天還沒亮。住在學校宿舍樓的周朝喜已經起床了。打開空調,收拾好自己,她開始給兒子羅睿燊做肢體拉伸。
羅睿燊患有杜氏肌營養不良癥,患者一般在2~5歲就會出現全身骨骼肌進行性無力、萎縮等癥狀,走路呈現鴨步態、容易摔跤、上下樓梯困難,10歲左右漸漸不能行走。羅睿燊是在11歲半時喪失的行走能力,現在雙臂的活動能力也十分有限。如今,周朝喜每天給兒子做拉伸,為的就是盡可能減緩兒子肌肉萎縮的進程。
周朝喜:他只要能夠承受,他都咬牙堅持。他如果覺得不能承受,他就說,有點疼了,可以輕一點,那我就給他緩一下。他從小都很配合,只要媽媽說的話基本上都是完全信任。
6點半,宿舍樓的起床音樂開始響起,周朝喜也抓緊時間給兒子穿衣洗漱。對普通人來說只需幾分鐘的事情,母子倆要折騰二十分鐘左右。
平時羅睿燊的早餐都要單做,在食堂打的飯菜他只能吃一點雞蛋和蔬菜。
周朝喜:一個雞蛋可以分成一日三餐,如果是肉的話,可以給他嘗一點點。不過你們不太理解一點點是什么概念,一點點就是指甲殼這么一點。
除了杜氏肌營養不良癥以外,羅睿燊還患有苯丙酮尿癥。這是一種氨基酸代謝疾病。肉類以及普通的米面中含有大量的苯丙氨酸,這些都是他幾乎不能吃的食物。
羅睿燊:它就跟那個糖尿病的原理差不多,這個就是無法分解蛋白質里面的苯丙氨酸,只不過受傷的部位變成了大腦而已。
苯丙酮尿癥如果不及早治療,就會出現智力低下、興奮不安等癥狀。而羅睿燊之所以能夠跟普通孩子一樣正常上學,全靠從小到大媽媽對他的飲食干預。小的時候他吃特制的奶粉,長大后他吃特制的米面,盡管特制的米飯味同嚼蠟,但羅睿燊和媽媽在飲食克制上,超乎尋常地堅持著。
周朝喜:我覺得保護大腦,讓他成為一個正常人,這是最重要的。
羅睿燊:我有看到過別人就是因為吃了這些(不能吃的東西)損傷了大腦,然后就跟瘋了一樣,就像在電影里面看到那種感覺。所以我就是不想成為那個樣子。
為母則剛 用母愛支撐兒子對抗病魔
對周朝喜來說,讓兒子成為有思想、有情感的人還不夠,她還希望兒子能夠學習知識、獲得友誼,在與集體的互動中養成健全的人格,所以,她選擇送兒子去上學。過去十幾年,周朝喜一邊上班維持生計,一邊照顧兒子的學習和生活,母子倆就像榫卯一樣,緊緊地聯系在一起。
羅睿燊四歲那年,周朝喜和丈夫離了婚。在羅睿燊考上高中以前,周朝喜是一名小學老師,主要教授語文,為了照顧兒子,她到綦江中學交流任職,成為一名后勤老師。
在記者的采訪拍攝過程中,經常能夠聽到周朝喜的鬧鐘聲。高三學習任務重,周朝喜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。隨著病情的發展,現在的羅睿燊每次上衛生間都需要媽媽的幫助,于是母子倆就約定好了固定的時間去上衛生間。
周朝喜:病魔把我們的翅膀折斷了,他沒有翅膀,我可以做他的翅膀,他沒有雙腿,我可以做他雙腿。我覺得這個沒有任何的問題。
因為身體不好,羅睿燊一直很內向,從小學到初中,他很少與媽媽以外的人交流。2021年,羅睿燊考入了綦江區最好的高中——綦江中學。驟增的學習壓力和更加虛弱的身體,讓羅睿燊的成績從入校時候的班級十幾名一路下降,成為班級倒數。
周朝喜:每次下來跟我講,媽媽,我今天又“開飛機”回來了,我說今天飛機飛得多高啊?飛到月亮上去了,飛到宇宙外面去了。“開飛機”就是指的上課聽不懂。
盡管如此,對于讀書這件事情,羅睿燊始終努力堅持著。英語成績還不錯的他,也常常會與老師、同學交流英語方面的知識。
羅睿燊同學蔣煜:他是很認真、很踏實的一個人,其實他很愿意跟同學探討學習,如果去問他的話,他都很樂意幫助。
教室外的風采展示墻上,每個同學都寫上了自己的高考期望分數和志愿學校,羅睿燊填寫的是就在綦江區的一所高校。
周朝喜:我兒子雖然是倒數第一,但是是個快樂的學渣寶寶,我經常都說,每一天都可開心了,而且他還是有自己的目標,有我們隔壁的大學,還是努力想去考一下。
羅睿燊:繼續作戰努力吧,希望能考上個本科,可能就學下漢語言文學。
收獲溫暖和感動 傳遞愛心和力量
過去這些年,周朝喜瘦小的身體長出了一副鐵的肩膀,扛著兒子穿行在生活的大街小巷。在這個過程中,母子倆感受到了他人的溫暖和善意,也將愛心和力量傳遞給了他人。
羅睿燊十八歲生日的那天,全班同學和他的媽媽、班主任一起給他舉辦了十八歲的生日會。其實,在羅睿燊的成長過程中,像這樣來自他人的愛與善意比比皆是。從小學到高三,他的班級永遠在一樓,為了方便他出行,在教學樓的一角放著無障礙斜坡板,每當他需要進出教學樓時,總會有人幫他鋪設斜坡板。
周朝喜:我所有的同事,所有的領導,可以說都非常理解我。而且他們還會幫我,有時候幫我打飯,有時候我外出,他們還幫我做飯,給孩子弄飯吃,帶孩子上廁所,這些都有過。
盡管每天的生活都在連軸轉,但在大家面前,周朝喜總是能量滿滿。
周朝喜:他們會覺得,別人都下班了,好像我還在加班。其實我不叫加班,是彌補我之前因為照顧孩子而耽誤的工作。我覺得彌補很正常,也應該這樣子。
除了身邊的同事、朋友,全國各地的病友也是她的重要的精神支撐。
“沒有人知道我心里是多么不堪重負,我好累,好累,可我不敢停下”,這是羅睿燊兩歲時周朝喜寫的日志,日志中,她慶幸通過網絡接觸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病友,她可以和許多苯丙酮尿癥患者共享歡樂和感傷。
周朝喜:你的這些委屈、心酸、難過,可能跟父母、家人都沒辦法說,但是在病友群里面,你一說大家就都懂,都明白。很痛苦的時候,你發現在群體里面,原來你不是一個人,你不是孤軍奮戰。你發現有這么多人跟自己一起,你就覺得我不再孤單,你就會覺得非常有力量。
一開始,周朝喜只是在網絡上學習如何救治兒子,后來她開始建立病友群,分享心得。為了讓大眾更好認識和理解罕見病,周朝喜還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羅睿燊的日常,獲得了更多人的關注。這些年,周朝喜拒絕了絕大多數的經濟資助,不過她卻先后為近百個困難家庭籌集愛心善款。
周朝喜:最準確的就是得到的是愛,付出的是愛,然后收獲的是感動、美好、幸福,你就會發現生活當中一切的困難都不是什么難事,所有的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。
“生如夏花之絢爛 死如秋葉之靜美”
苯丙酮尿癥、杜氏肌營養不良癥,目前都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手段,但凡得上這兩種罕見病中的一種,對患者和家人來說,都是莫大的痛苦。如果死亡就在不遠方,那又該如何生活、如何告別呢?
對于母子倆來說,無憾地活過,就可以隨時接受死亡的來臨。“生如夏花之絢爛,死如秋葉之靜美。”——這就是周朝喜母子倆的答案。
周朝喜:我經常就給他們說,現在雖然死亡就在不遠處,但它不是還沒來嗎?現在好好活著,每天都開開心心的。
為了讓兒子的人生不留遺憾,平日里,周朝喜會帶兒子逛商場、看電影,寒暑假時,他們就出門去旅游。十年里,周朝喜帶著兒子走遍了國內近100個城市,母子倆一起去過沙漠,到過海邊,爬過高山,看過雪景。輪椅到不了的地方,周朝喜就背著兒子往前走,多年的高負荷,讓她的膝蓋半月板三度損傷。
周朝喜:他們經常說你是怎么做到的?一個人扛著孩子走那么多地方,我說辦法總比困難多。我就是想讓孩子過一個精彩的人生。我不管他是18年還是20年,你就當做100年來活就可以了。
在母子倆的電子相冊中,有幾萬份文件,每一張照片、每一個視頻,都是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。
羅睿燊:死之前就是必須要把這個世界好好地領略一遍,離開之前還是要看一看這個家園。給所有人好好道個別。
在周朝喜和羅睿燊的生活中,死亡從來不是一個忌諱的話題。十八歲生日那天,羅睿燊申請成為了一名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。他說,如果他死后能夠給別人帶來價值,這也是他活著的意義。
周朝喜:我說,你看你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如此幸福,我們每個人都那么地渴望活著,而且你也接受了這么多的關愛,走了之后,我覺得我們應該把這個遺體捐獻出去,他也覺得很好。有時候他還要暢想一下,我的眼睛會給誰?我的耳朵又給誰?我的鼻子又給誰?嘴巴又給誰?他的遺體是可以用來做醫學研究或者是解剖學,這些他都是可以的。
羅睿燊:我非常感謝我媽媽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創造了幸福無憂的生活。我還是希望我的人生能經歷得多一點。
永遠朝著樂觀的方向 一路綻放生命的光芒
很多人問過周朝喜,為什么這么難,還能這么樂觀。她笑言,可能是名兒取得好,帶個“喜”字。其實她心里清楚,身為母親,沒有選擇。羅睿燊聲聲呼喚媽媽,她就要對得起這個稱呼;醫生給出18歲的“大限”預言,她就要把18年過出100年的精彩。她和兒子談論死亡,她帶兒子去看世界,她幫兒子將長度有限的生命拓展至旁人難以想象的寬度。如果這個世界有奇跡,奇跡的名字一定是“母親”。
剛剛過去的2023,羅睿燊完成了兩件大事,一是打破預言,度過了18歲大關;二是去了西藏,征服了4500米高度。剛剛開啟的2024,他還有兩件大事想做,一是備戰高考,考上家門口的大學;二是去趟港澳,繼續領略大好河山。小羅喜歡看英國作家毛姆的書,毛姆說:生活的意義在于生活本身。我們就用這句話,祝羅睿燊的新年計劃順利實現,更希望往后的每一年,小羅都有新的經歷,新的目標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