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2024年新年,在韓國光州一家老人院里,一群老人正在這里玩積木,這些積木全部都是幼兒園孩子們用過的玩具。院長李敏淑曾是一名幼兒園園長,
2024年新年,在韓國光州一家老人院里,一群老人正在這里玩積木,這些積木全部都是幼兒園孩子們用過的玩具。

院長李敏淑曾是一名幼兒園園長,2022年,由于持續招不到幼兒,生存困難,李敏淑被迫關閉了經營了40多年的幼兒園,并將其改造成一間養老院。
“現在聽不到小孩子們天真的笑聲了,倒是會不時聽到老人去世的消息,每次聽到,我都心痛不已。”李敏淑說。
在釜山市當地最大的一家殯儀館,這里以前曾是一個禮堂,主要用于舉辦各式婚禮。但隨著結婚的年輕人越來越少,禮堂的老板認為,還是殯葬服務更賺錢,便果斷改了業務。
“這是我結婚的地方,現在因為父母的葬禮,我又來了。”一位市民感慨道。
這些,都是當下韓國人口危機的縮影。
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,韓國總和生育率在2018年跌破為1之后,每年都呈驟減趨勢——2018年為0.977,2019年為0.918,2020年為0.837,2021年為0.808,2022年更是降至0.778,世界排名倒數第一。
2024年1月3日,韓國政府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,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里,韓國全國出生人口只有大約23.5萬人,創下歷史新低,其中12月出生人口不足1.7萬人,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一個月。
低生育率的消極影響,已經滲透到這個國家的各個領域。
從幼兒園到老人游樂場
韓國光州的微笑養老院,80多歲的老人們正聚在一起,有人搭建積木,有人用蠟筆畫畫,這些玩具都是幼兒園孩子們閑置的玩具。
這里曾經是當地一家口碑不錯的老牌幼兒園。院長李敏淑回憶道,2010年,每年園內還能維持150-160名學生,但隨著韓國全國的生育率銳減,從2018年開始,每年要被迫減少一個班級(每個班25人規模)。
新冠疫情的爆發,更是讓幼兒園的運營雪上加霜。
“孩子招不到幾個,教職工只能減少,到最后,整個幼兒園只剩下6名員工。” 李敏淑說。
萬般無奈之下,2022年,李院長決定把幼兒園改成養老院,這才生存下來。
這樣的情況不算罕見。在韓國首都首爾,截至2022年,全市4712所幼兒園停業的就有421所,相當于每11所幼兒園就有一所關門。這些幼兒園最后的結局,幾乎和微笑養老院一樣。
李相權所在的公司主要負責建養老院和療養醫院,他告訴媒體,現在他每周都會收到幼兒園園長的咨詢,而咨詢的內容幾乎都是關于幼兒園關門后如何轉型的事宜。
幼兒園招不到人,小學也好不到那里去。
據韓國媒體《朝鮮日報》報道,2023年在韓國6163所小學中,有1587所小學新生人數低于10人,占比超過四分之一,還有145所小學甚至連新生都沒有招到。
雖然對本國的低生育率早已見怪不怪了,但這個數字還是讓韓國媒體大為震驚。
婚禮變葬禮
在低出生率和老齡化的趨勢下,不結婚現象也接踵而至,與婚禮相關的很多行業,最終只能轉型。
在釜山,當地最大的殯儀市民殯儀館,以前曾叫“和聲婚禮城”,是供人結婚的禮堂。由于結婚的人越來越少,生意不景氣,老板只能關閉禮堂。2013年,禮堂被改為了殯儀館,之后生意反而越來越好了。
“5年前每個月的葬禮需求大約100人左右,現在已經增加了2倍,而且看樣子還會繼續增加。”該殯儀館工作人員表示。
到這里的吊唁者經常感慨道:“以前是作為婚禮嘉賓來的,現在卻是作為吊唁者來。”
據韓國國稅廳透露,韓國國內這種結婚的禮堂,已經從2018年1月的1030處,減少到2023年1月的754處,5年間減少了26.8%。
這些禮堂,要么改為殯儀館,要么直接關閉。
而韓國的結婚人數依然在持續減少。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,2022年新婚夫婦為103.2253萬對,創下統計以來的最低值。雖然2023年的正式數據還沒有出來,但韓國媒體根據前兩年的降幅估計,去年全國結婚夫婦或低于100萬對。
與此同時,死亡人數卻在增加。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,2022年韓國死亡人數創下歷年最高值,為37.2939萬人,同比增加17.4%。
改變產業結構
自2006年以來,韓國政府已耗資380萬億韓元,來應對出生率的下降,但韓國年輕人回避結婚和生育的現象反而更加嚴重。從數據上來看,可以說是幾乎沒有起到任何效果。
據《紐約時報》報道,韓國年輕人不愿成家的理由,包括育兒的驚人成本、負擔不起的住房、黯淡的工作前景和讓人精疲力盡的工作時間。
“這個社會給我們施加了無法承受的負擔,也不尊重我們,”30歲的金女士說道,她是首爾的一名白領。
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警告,如果韓國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提振低迷的生育率,韓國經濟將在2050年陷入負增長。
不少經濟學家還擔心,新生兒數量急劇減少的韓國,正開始出現“人口減少-地區經濟崩潰-居民逃離-人口愈發減少”的“經濟萎縮”惡性循環,并改變韓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模式。
仁荷大學教授李銀姬表示:“奶粉企業改做健康食品行業,課外輔導行業進軍成人教育市場,都是企業為尋找出路而進行結構性調整的開始。”
還有專家指出,未來,韓國人曾引以為傲的芯片、造船、海運等產業,都可能面臨著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。
韓國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柳鎮成擔憂道:“隨著需要撫養的人口增加,韓國財政負擔加重,未來投資減少,經濟活力正在下降”。
韓國可持續經濟與社會研究院董事會主席、未來朝鮮半島人口研究院院長李仁實強調:“最晚10年內,韓國經濟萎縮問題將面臨失控…….企業不應只把育兒休假等改善公司內部文化當作‘面子工程’,而應該把它看作是長期的人力投資。”
自從從韓國的總和生育率(育齡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數)跌破0.78,韓國網友們關于韓國“滅亡”的討論就從沒斷過——“最后一位韓國人將在2750年消失”、“韓國很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因為人口減少而滅亡的國家”等相關言論屢屢被熱議。
“韓國現在已處于面臨存亡的緊要關頭,沒有時間可以浪費。”《中央日報》發表社論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