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一拉開窗簾就能看到,你說鬧心不鬧心?近日,濟南長清區潤和山居業主反映,小區旁邊的北大山山腳下新修了四座墳墓。煩心之余,業主們更擔心...
“一拉開窗簾就能看到,你說鬧心不鬧心?”近日,濟南長清區潤和山居業主反映,小區旁邊的北大山山腳下新修了四座墳墓。煩心之余,業主們更擔心日后此處墳墓會越建越多。

門口山上建“私墳”
業主瞬間不淡定
3月29日,記者來到濟南市長清區北大山腳下,穿過潤和山居小區北門,在小區居民的指引下,經過一條小路后,記者找到了位于山腳下的墳墓。在樹林中,這塊平坦的土地格外顯眼,此時的四座“新墳”已不見土堆狀,但在距離該處西側約10米處,還有三個此前修建的墳頭。
在靠近墳地的位置,有許多樹枝“躺”在地上,有樹苗,也有礦泉水瓶粗細的樹干,通過樹干斷裂處的形狀看,有的形狀不規則被掰斷,有的斷面整齊,疑似被鋸斷。
“你看這些樹干,都是新砍下來的。”王女士介紹,該處墳墓于3月12日上午9點多開始挖地修建,小區居民發現后立刻向有關部門反映;當日下午兩點,墳墓修建完畢;隨后,相關工作人員到達現場處理。
王女士還介紹,四座墳墓的清理工作大約是在三天前。至于清理人員的具體身份,她則不得而知。“四座新修的墳墓被清理了,但之前的那些墳頭還在,我們現在就是擔心以后還會有墳墓建在這。”王女士擔憂道。記者在現場看到:除了被砍掉的樹木外,地面上還有許多散落的黃裱紙、酒瓶、塑料袋等物品。如果在此處燒紙祭祀的話,火災隱患可想而知。
該處山體為當地村民傳統墓地
轄區相關部門將前往現場勘察
除了向轄區街道部門反映,潤和山居業主們也向12345市民熱線反映了此事。
12345市民熱線工作人員回復:經核查,此處不是山林保護區,是原段莊村的集體土地,墳墓在小區外,現在此位置并沒有新增加的墳墓,是段莊村村民的傳統墓地,并非公墓,是當地居民公序良俗形成的村集體土地,土堆式墓地,目前仍為段莊社區集體土地,墳頭未對山體造成破壞。
“北大山腳下的林地,幾百年前就屬于段莊的土地,2003年段莊村拆遷后,不少村民還是會選擇在老家附近的山上安葬。”4月1日,段莊社區居委會相關工作人員說。
據悉,潤和山居建成于2011年,而段莊村2003年拆遷搬走。這也意味著在小區建成前,此處土地早已由原段莊村使用。
該處墓地后續該如何處理?自3月29日至4月2日,記者多次聯系長清區崮云湖街道、長清區民政局社會事務科,相關工作人員均未做明確回復。
“我們已接到通知,多個部門下午會去實地勘察,下一步怎么處理,區里或者崮云湖街道會有相應考量。”4月2日,長清區自然資源局一位工作人員說。
一邊是傳統習俗,一邊是城市擴張
兩者該如何調和?
事實上,早在2019年,濟南市便開始了治理散埋亂葬墳墓的專項行動。
當年12月18日,濟南市倡導移風易俗推動殯葬改革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召開。會議提出,要分類治理散埋亂葬墳墓,各區縣要在遏制新增散埋亂葬墳墓基礎上,科學制定整治方案,引導群眾遷移原有散埋亂葬墳墓,免費安置在合規公墓(骨灰堂);對一時不愿遷移的,按照“合規范、去墳頭、改臥碑、增綠化”等方式原地整理美化。
此次會議還提出了階段目標任務——到2020年年底完成山體公園、居民區周邊、“三高沿線”可視范圍、景區和村莊內外的散葬墳墓治理;2023年年底完成全部散葬墳墓治理。
“隨著城市的擴張,原來屬于郊區或者遠郊的地方,也已經納入了城市范圍之內,但是該地區的殯葬制度并不是按照城市的功能來設置的。”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、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,此種現象是城市化演變帶來的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。
“村民更喜歡在那些靠近家族聚居地的地方建墳,安葬到陵園則消解了家族繼承性。外地人來還能接受這種公共墓地,但是對于土著人來說,他們未必能夠接受。”王晨光說。
上一篇:日本作家加藤幸子去世 終年87歲
下一篇:最后一頁